搜索
首页 《诸葛庙》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意思:拥戴归附先主,吞并再出兵。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诸葛庙》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它是一首对历史人物诸葛亮的赞歌,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智慧和忠诚的敬仰之情。 首先,诗中的“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表明诗人长期在巴子国(可能是指巴蜀地区)游历,多次进入武侯祠,这表明他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描绘了诗人夜晚在祠庙中,竹影摇曳,溪风吹过薄帷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重的氛围。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与刘备君臣际遇、共创伟业的赞扬。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进一步描绘了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他辅佐刘备,出谋划策,最终实现了蜀汉的统一。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则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祠庙中的场景,表现出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 最后,“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隐居躬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诸葛亮智慧和忠诚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武侯祠的场景,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忠诚、智慧和历史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隐居躬耕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久游巴子国,屡入武侯祠。
竹日斜虚寝,溪风满薄帷。
君臣当共济,贤圣亦同时。
翊戴归先主,并吞更出师。
虫蛇穿画壁,巫觋醉蛛丝。
欻忆吟梁父,躬耕也未迟。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先主

    读音:xiān zhǔ

    繁体字:先主

    英语:former head

    意思:
    1.古代家臣称大夫的祖先为先主。
    《国语晋语九》:“昔先主文子少衅于难。”
    韦昭注:“文

  • 并吞

    读音:bìng tūn

    繁体字:並吞

    短语:蚕食 吞灭

    英语:merge

    意思:(参见併吞)

    1.兼併侵吞。
    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

  • 出师

    读音:chū shī

    繁体字:出師

    短语:进军 出征 出动 用兵

    英语:dispatch troops

    意思:(出师,出师)

    1.出兵。

  • 翊戴

    读音:yì dài

    繁体字:翊戴

    英语:assist and support (a ruler)

    意思:辅佐拥戴。
    《晋书阎鼎传》:“乃与抚军长史王毗、司马傅逊怀翊戴秦王之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