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斋杂赋(五首)》 刘表知先主,怀王识沛公。

刘表知先主,怀王识沛公。

意思:刘表知道刘备,怀王知道刘邦。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秋斋杂赋(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刘表、沛公、夏口、关中、鸡、鹜等意象,通过对古今兴衰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联“刘表知先主,怀王识沛公。未闻收夏口,先已入关中”,刘表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被誉为知人善用的代表,他对刘备的赏识为其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而沛公则是汉高祖刘邦,秦末起义军首领,怀王是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之一,也即刘表的汉室宗亲身份使得他对沛公有所了解。此联表达了作者对刘表慧眼识人的赞扬,同时也暗示了沛公在历史上的地位。接下来的一联“未闻收夏口,先已入关中”,则描绘了古今历史的变迁。夏口是三国时期的战场,刘备在此地与孙权联盟击败了曹操的军队;而关中则是沛公成就霸业的根据地。此联通过古今对比,表达了历史兴衰的无常。 颈联“今古车书异,兴衰历数同”,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车书”指代交通和文字,反映了古今的差异和变迁。“兴衰历数同”则表达了历史的周期性,无论古今,兴衰更迭都是不可避免的。 尾联“方惊鸡作凤,当信鹜非鸿。”这两句诗运用了两个典故,“鸡作凤”指的是沛公在乌江自刎前的故事,“鹜非鸿”则指的是刘表之子刘琦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刘表、沛公等历史人物的描述,以及对古今兴衰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乐观和期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刘表知先主,怀王识沛公。
未闻收夏口,先已入关中。
今古车书异,兴衰历数同。
方惊鸡作凤,当信鹜非鸿。
¤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沛公

    读音:pèi gōng

    繁体字:沛公

    英语:Liubang

    意思: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以应陈涉,众立为沛公。
    《史记高祖本纪》:“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乃立季为沛公。”

  • 先主

    读音:xiān zhǔ

    繁体字:先主

    英语:former head

    意思:
    1.古代家臣称大夫的祖先为先主。
    《国语晋语九》:“昔先主文子少衅于难。”
    韦昭注:“文

  • 刘表

    读音:liú biǎo

    繁体字:劉錶

    英语:Liu Biao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