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知先主,怀王识沛公。
意思:刘表知道刘备,怀王知道刘邦。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秋斋杂赋(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刘表、沛公、夏口、关中、鸡、鹜等意象,通过对古今兴衰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联“刘表知先主,怀王识沛公。未闻收夏口,先已入关中”,刘表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被誉为知人善用的代表,他对刘备的赏识为其提供了发展的平台;而沛公则是汉高祖刘邦,秦末起义军首领,怀王是项羽分封的十八路诸侯之一,也即刘表的汉室宗亲身份使得他对沛公有所了解。此联表达了作者对刘表慧眼识人的赞扬,同时也暗示了沛公在历史上的地位。接下来的一联“未闻收夏口,先已入关中”,则描绘了古今历史的变迁。夏口是三国时期的战场,刘备在此地与孙权联盟击败了曹操的军队;而关中则是沛公成就霸业的根据地。此联通过古今对比,表达了历史兴衰的无常。
颈联“今古车书异,兴衰历数同”,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车书”指代交通和文字,反映了古今的差异和变迁。“兴衰历数同”则表达了历史的周期性,无论古今,兴衰更迭都是不可避免的。
尾联“方惊鸡作凤,当信鹜非鸿。”这两句诗运用了两个典故,“鸡作凤”指的是沛公在乌江自刎前的故事,“鹜非鸿”则指的是刘表之子刘琦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两个典故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刘表、沛公等历史人物的描述,以及对古今兴衰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无奈和感慨,以及对未来的乐观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