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南社同人》 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

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

意思: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人才。

出自作者[近代]马君武的《寄南社同人》

全文创作背景

马君武的《寄南社同人》的创作背景与南社的成立有关。南社是一个文学团体,由一批志同道合的文人学者组成,旨在推动文学革新和民族精神的振兴。马君武作为南社的一员,深感于时代的变迁和民族的危机,因此写了这首诗来寄给南社的同人,表达他的思考和期望。 在诗中,马君武提到了唐诗、宋词、元曲和明小说等各个时代的文学成就,强调南社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体现时代精神。同时,他也认为不能抛弃传统,要从过去的优秀文化中吸取营养。针对当时国家和民族的危亡形势,马君武呼吁南社的同人投身到斗争中去,为挽救祖国的危亡而努力奋斗。 综上所述,马君武的《寄南社同人》是在南社成立背景下,针对时代的需求和民族的危机而创作的一首诗歌,表达了他的文学主张和爱国情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唐宋元明都不管,自成模范铸诗才。
须从旧锦翻新样,勿以今魂托古胎。
辛苦挥戈挽落日,殷勤蓄电造惊雷。
远闻南社多才俊,满饮葡萄祝酒杯。
作者介绍 黄遵宪简介
马君武(1881—1940),广西桂林人,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原名道凝,又名同,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汉族,祖籍湖北蒲圻,出生于广西桂林。1902年留日期间结识孙中山,1905年参与组建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人之一,《民报》的主要撰稿人。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参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旋即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后又担任孙中山革命政府秘书长、广西省省长,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是中国国民党元老级人物。

1924年,马君武开始淡出政坛,精力逐步投入教育事业,先后担任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公学、国立广西大学等学校校长。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力推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与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

关键词解释

  • 元明

    读音:yuán míng

    繁体字:元明

    意思:佛教语。谓众生固有的清凈光明的本性。
    《楞严经》卷一:“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凈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
    廉兆纶注:“元明二字连读,即下本明二字意。”

  • 诗才

    解释

    诗才 shīcái

    [poetic talent] 写诗的能力

    引用解释

    做诗的才情。 宋 梅尧臣 《送梵才吉上人归天台》诗:“城霞与琪树,璨璨助诗才。”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三折:“便

  • 管自

    读音:guǎn zì

    繁体字:管自

    意思:
    1.方言。犹径自。如:没等事情办完,他管自走了。

    2.方言。只管;只顾。如:让别人议论去吧,我们管自干。

  • 范铸

    读音:fàn zhù

    繁体字:範鑄

    意思:(范铸,范铸)
    用模子浇铸。比喻形成。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道也者,所以陶冶百氏,范铸二仪,胞胎万类,酝酿彝伦者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WWW.8333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