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韵;后段十二句,五平韵。
【2】惟余:只剩下。余:有版本作“馀”。
【3】莽莽:即茫茫,白茫茫一片。形容空旷无际。
【4】顿失:立刻失去。顿:顿时,立刻。
【5】滔滔:滚滚的波涛。
【6】原驰蜡象: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驰:有版本作“驱”。蜡象:白色的象。
【7】须:待、等到。
【8】“看红装”二句:红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装饰艳丽的美女裹着白色的外衣,格外娇媚。红装:身着艳丽服饰的美女。一作银装。
【9】妖娆(ráo):娇艳妩媚。
【10】竞折腰:争着为江山奔走效劳。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11】“秦皇汉武”二句:是说秦皇汉武,功业甚盛,相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秦皇:秦始皇嬴政,秦朝的创业皇帝。汉武:汉武帝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
【12】略输:稍差。
【13】文采:本指辞藻、才华。这里引申为文治。
【14】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唐朝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15】宋祖:宋太祖赵匡胤,宋朝的创业皇帝。
【16】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逊:差。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17】天骄:汉时匈奴自称为“天之骄子”,以后泛称强盛的边地民族。
【18】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思是“强者之汗” 。
【19】“只识”句:是说只以武功见长。识:知道,懂得。
【20】雕:一种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作品赏析
【原注】:
“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注释】: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 风骚:《诗经·国风》和屈原的《离骚》,泛指文学。 天骄:汉朝人称匈奴为“天之骄子”,见《汉书·匈奴传》。 成吉(ki)思汗(han2):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 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
【题解】
题解∶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作法】
这词的“成吉思汗”和《十六字令》的“离天三尺三”,一个不是汉名,一个是直接引用民谣,都不必拘守平仄。
|
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毛泽东创作的词。《沁园春·雪》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
相关诗词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
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
诗怀如海,怒浪滔滔。
政暇论文,文余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
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
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
江淮斤运,砌玉浮雕。
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
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
-
花亦无知,月亦无聊,酒亦无灵。
把夭桃斫断,煞他风景。
鹦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砚烧书,椎琴裂画,毁尽文章抹尽名。
荥阳郑,有慕歌家世,乞食风情。
单寒骨相难更。
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
疏窗细雨,夜夜孤灯。
难道天公、还钳恨口,不许长叹一两声?
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