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人多悍骄,风声亦惟旧。 儿童仅胜衣,挟箠相格斗。 艺精气益横,质化心忘陋。 家饶喜称侠,世乱甘为寇。 岂伊天性然,习俗所成就。 吾闻互乡童,翱翔圣贤囿。 隐豺弄斓斑,攻驹发驰骤。 佩觽尔何知,义方得无谬。 |
这是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粤人悍骄、风习不古的担忧和对良风美俗的期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粤人多悍骄,风声亦惟旧”,开篇即点明主题,粤地(广东)人勇猛好斗,性格豪迈,这种风气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作者借此引出诗的主题和背景,为下文的议论铺垫。 颔联“儿童仅胜衣,挟箠相格斗”,描绘了儿童之间的争斗场景,儿童尚且穿着单薄的衣服,就拿起鞭子进行争斗。这反映出粤地儿童之间的野蛮习气。 颈联“艺精气益横,质化心忘陋”,笔锋一转,通过对比和因果关系的分析,表达了对悍骄风习的忧虑和对良风美俗的期待。这里的“艺精”和“质化”是指习武之人技艺精湛,但也透露出质朴之人的不学无术和自以为是的心态。这种心态一旦失去自我约束和引导,就会变得野蛮无礼,成为恶习的源头。 接下来,“家饶喜称侠,世乱甘为寇”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粤地人性格中的悍骄特点,以及在贫穷或遭遇不公时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最后,作者借用互乡童子、驯豺驯马等寓言故事来比喻良风美俗,期待粤地能有圣贤所称誉的风俗习惯,并且提醒人们注重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同时,“佩觽尔何知,义方得无谬”这两句则是作者对于自己的期许,即以圣贤之道来教化民众,使之回归良善风俗。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粤地风习的担忧和期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民众教育的重视和对圣贤之道的追求。在诗中,作者通过对粤地风习的描绘和寓言故事的引用,将主题与实际相结合,寓教于乐,让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民众教育的关怀和对良风美俗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