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公子行

孟宾于 孟宾于〔五代〕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蹋烂麦青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富贵人家的公子们穿着锦缎做的比彩霞还要鲜艳的衣服,一大清早就骑着马去野外游春。
他们尽兴玩耍,根本不管农民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纵马奔驰,踏烂了无数的麦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富家子弟任意糟蹋庄稼的恶劣行径的气愤。

注释
夺:赛过。
侵晓:天刚亮。野庭:田野。
骄骢:健壮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鉴赏

  《公子行》,是唐代专写纨绔子弟浮华生活的诗题。这首是揭露贵家公子在春游中,纵马踏坏麦苗的恶劣行为。首二句描写贵公子穿上比彩霞还鲜亮的锦衣,一大早就兴致勃勃地骑马去野外春游。字里行间明显地透露出其人的豪华与权势。诗人运用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以彩霞失色来反衬“锦衣”的华丽,可见其家世之贵显,生活之豪奢了。“锦衣红夺”,一个“夺”字,表现出锦衣色彩的鲜艳。

  后两句即紧切公子的身份来揭露其骄纵行为。“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骄骢”,是骄纵不驯的马。“骄”,指马骄,亦指人骄。一个“不识”,一个“骄骢”,活画出了愚蠢而又骄横的权豪子弟的丑恶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公子行》写于晋出帝天福九年(944年),正当44岁的孟宾于高中进士之时。当时国家四分五裂,游手好闲的贵族们漠不关心国家的安危。据说诗僧贯休曾当着蜀主王建及其大臣的面,讽刺王孙公子“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少年行》)。这说明唐末五代时期,统治者极其荒淫腐朽,娇惯子女的现象极为严重。此诗即为讽刺这种社会风气而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闫昭典 等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简析

  《公子行》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前二句以火红的彩霞、明媚的春光描绘了一幅春景图画;后二句勾画的则是一片马蹄踏过麦田、青青的麦苗被踩烂的残破景象。在彩霞春光的映衬下,后面的残破景象更显得伤心惨目。全诗在前后形成的鲜明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富家子弟任意糟蹋庄稼恶劣行径的气愤,鞭挞贵族们为害农民的行为。

孟宾于

孟宾于

孟宾于,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人。后晋天福九年(九四四)进士(王禹称《孟水部诗集序》)。曾受孟氏辟,为零陵从事。南唐时,授丰城簿,迁淦阳令。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归老连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雅言系述》)。年八十三卒。有《金鳖集》,已佚。《南唐书》卷二三有传。 23篇诗文  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抛球乐·坐对高楼千万山

冯延巳 冯延巳〔五代〕

坐对高楼千万山,雁飞秋色满阑干。烧残红烛暮云合,飘尽梧金井寒。咫尺人千里,犹忆笙歌昨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接贤宾·香鞯镂襜五花骢

毛文锡 毛文锡〔五代〕

香鞯镂襜五色骢,值春景初融。流珠喷沫躞蹀,汗血流红。
少年公子能乘驭,金镳玉辔珑璁。为惜珊瑚鞭不下,骄生百步千踪。信穿花,从拂柳,向九陌追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女冠子·步虚坛上

鹿虔扆 鹿虔扆〔五代〕

步虚坛上,绛节霓旌相向,引真仙。玉佩摇蟾影,金炉袅麝烟。
露浓霜简湿,风紧羽衣偏。欲留难得往,却归天。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